数据显示,超过90%的成年人体内潜伏着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,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一生中会患上带状疱疹。
我国是人口大国,又面临老龄化趋势,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患上带状疱疹。
被俗称为“蛇缠腰”的带状疱疹能否预防?听权威专家这样说。
此痛绵绵无绝期
“带状疱疹发作时的典型特征是沿着神经分布的皮疹,会形成一条条飘带形状的水疱,因此老百姓用‘蛇缠腰’这样形象的名字来称呼它。”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道,“带状疱疹是由‘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’引起的,人体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,通常会诱发水痘。但水痘痊愈后,并不意味着病毒完全清除了,它可能潜伏在人体的神经节中。”
正如草丛中的毒蛇会伺机而动,带状疱疹瞄准的是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机。而50岁通常是一个分界点,一旦年过五十,免疫防线就会明显“松动”,继而压制不住病毒,带状疱疹就有可能发作。
一朝被“蛇”咬,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剧烈而漫长的疼痛。很多患者形容带状疱疹的疼痛如刀割、电击,甚至皮肤被撕开一般。
其中,约有5%到30%的患者还会遭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。“这种神经痛延绵不绝,可能会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。曾有一位患者疼了40多年,可以说大半辈子都在与疼痛作斗争。”樊碧发教授说道。
图片由受访者提供
慢病人群更应小心“蛇出没”
很多慢性病人群都存在免疫力下降的问题,这使得他们更容易被带状疱疹乘虚而入。
“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,我国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群体越来越庞大,长期带病生存的情况非常普遍。这类人群的免疫系统往往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,抵抗力相对更弱,更容易被病毒乘虚而入,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更高。”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霍勇教授表示。
作为经常接诊慢病患者的心内科专家,霍勇教授经常与带状疱疹“交手”。曾经有一位50多岁的患者,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原本生活已恢复如常,有一天他突然感觉左胸到后背疼痛难忍,一度以为是心脏又犯病了,急忙去医院,结果发现是带状疱疹。相似的病例,还有很多。
对于慢病人群来说,带状疱疹可能会令原有的疾病进一步加重。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本就长期处于炎症状态,一旦得了带状疱疹,不仅可能引发病毒性心肌炎,还会让血管里的斑块变得不稳定,再加上疼痛和焦虑的刺激,就更容易引发心梗、脑梗,甚至可能威胁生命。因此,保护慢病患者,让他们尽可能避免得带状疱疹,非常重要。
有研究显示,糖尿病患者发生带状疱疹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60%。罹患带状疱疹后,糖尿病患者还会进一步面临血糖管理困难、住院治疗风险升高等风险。
图源:视觉中国
预防胜于治疗
对50岁以上,尤其是既往有各种慢病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而言,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带状疱疹,有着重要的意义。
“国内外人群的循证医学证据都有相似的结论,建议中老年人,尤其是慢病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。”霍勇教授指出,“以心血管疾病为例,除了处于急性期的患者,大部分人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,都是可以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。”
他建议,慢病人群需要注意同防同治,不能光想着治心脏病,就忽略了带状疱疹的风险。也不能在患上带状疱疹后就把治疗心脏病的药都停了。关键在于听从医生的建议,只有医患配合,才能更好地去预防、去治疗。
九五配资-九五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查询网站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