闪电体育7月7日讯近日,中国足协公布了球员自荐系统截至6月30日的相关数据,数据显示,系统注册人数超2.5万,流程启动者达1055人,最终303人进入备选库。这一数据看似亮眼,却需理性审视。从初衷来讲,系统拓宽足球人才选拔渠道的出发点值得肯定。但实际效果,却难以让人乐观。
从扩大足球人口角度看,系统的作用微乎其微。注册人数虽多,多数人注册或许只是一时好奇,并未真正参与到足球训练与比赛中。真正能持续踢球、提升水平的人数占比不明,若无法将注册热情转化为实际参与度,足球人口的增长便是空谈。
在选拔人才方面,“大海捞针”这样的方式效率也十分低下。年龄跨度从5岁到47岁,这样宽泛的年龄区间,使得选拔缺乏针对性。5岁孩童还处于启蒙阶段;47岁球员身体机能衰退。而且2011 - 2013年龄段球员占比超69% ,如此集中的年龄分布,容易造成其他年龄段人才被忽视。专家团队虽进行初筛评估,但面对如此复杂且无重点的人员构成,很难精准定位有潜力的人才。
足协不应盲目采用这种“撒大网”式的做法,而应明确目标。比如针对特定年龄段、特定技术特点进行选拔,对青少年球员,可分年龄段制定详细的选拔标准;对有突出技术特长的球员,设立专项选拔通道。让更多有潜力的球员在实战中被发现。只有目标明确、措施精准,才能真正实现足球人才选拔机制的革新,推动中国足球事业的发展。
闪电体育 丁志浩
九五配资-九五配资官网-配资平台查询网站-正规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